把脈全球經濟 探尋多邊合作機遇 - 數海信息集團CEO劉志欣出席第17屆香港亞洲金融論壇
發布時間:2024-01-30 18:30:19
作者:數海信息
全球經濟進入新模式,供應鏈重構、零利率時代不再、地緣政治摩擦不斷、生成式人工智能激發顛覆性創新。在這一背景下,第17屆亞洲金融論壇于1月24~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,主題為“多邊合作 同譜新篇”,旨在探尋新形勢下的新機遇。

會議現場
作為2024年香港首個年度金融及商界盛事,本次論壇邀請全球百余名財金精英和政商領袖擔任演講嘉賓,聚焦多邊合作的重要性,探討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,凸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李云澤等發表特別致辭,全球100多名金融和商界領袖擔任演講嘉賓,包括法國興業銀行、富蘭克林坦普頓、戈壁合伙人、厚樸投資、匯豐投資管理、橋水基金、保誠集團、渣打銀行等代表,數海信息集團CEO劉志欣出席本次論壇。

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—李雲澤致辭

3000名金融和商界精英集聚香港
本次論壇開幕環節將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林建岳博士致歡迎辭,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開幕辭。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席杰弗瑞·大衛·薩克斯教授(Prof. Jeffrey D. Sachs)及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、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道格拉斯·戴蒙德(Prof. Douglas W. Diamond)分別在發表演講,分別就可持續發展、美聯儲利率走勢、未來經濟風險等分享獨到見解。
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—致歡迎辭

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—致開幕辭

論壇現場設有展覽環節,通過金融科技專區、FintechHK初創專區、InnoVenture專區及全球投資機遇專區等焦點展區,支持初創發展及介紹全球潛力投資項目。

促進國際經濟及金融合作是此次論壇的初衷,亦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超級連接器的優勢。縱然國際貿易、供應鏈及資本流動仍然緊扣,但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、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,經濟碎片化的風險不斷增加。隨著增長速度放緩及財政空間有限,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更容易受到外部沖擊的影響,例如突如其來的貨幣政策轉變、商品價格波動、極端天氣等。個別事件所引發的后果,亦很容易蔓延至全球。 在日漸脆弱的環境下,經濟及金融的合作變得空前重要,尤其是協助政策制定者監察正在浮現的風險,實踐穩健金融體系的措施。針對這些關鍵話題,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與眾嘉賓展開討論——德意志聯邦銀行執行委員會成員布克哈德·巴爾茲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亞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Thomas Helbling 、迪拜金融服務局莊思滔、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斯科特·莫里斯、蒙古中央銀行行長Lkhagvasuren Byadran。 在可持續領域,“合作”亦是關鍵詞。盡管建構一個平衡及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已成為全球議題,但任何更具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轉變都需要依賴全球合作。然而,近年來出現的許多地緣政治緊張和沖突,對實現這一目標構成重大挑戰。在24日的論壇會上,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席杰佛瑞?大衛?薩克斯教授分享負責任的資本如何塑造可持續發展新藍圖。
把脈全球經濟和投資機遇
2023年全球股市普遍反彈,美國經濟韌性超出預期。進入2024年,美聯儲降息時點尚存分歧,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提升,全球上百場大選是潛在催化劑。 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及風險,投資者變得越來越謹慎及規避風險,并在資產配置和投資決策方面采取更審慎的態度。這對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有何影響?在“投資長慧眼”環節,全球各大頭部資管機構負責人紛紛探討資產配置新趨勢,包括貝萊德亞太區主管陳蕙蘭、安本投資業務全球行政總裁、三井住友信托資產管理堀井浩之、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陳敏蘭、威靈頓投資管理亞太區總監普江寧。 在“環球經濟展望”環節,富蘭克林鄧普頓總裁兼CEO莊雅麗(Jenny Johnson)、法國興業銀行主席Lorenzo Bini Smaghi、渣打集團主席韋浩思等展望未來經濟、政策取向的前景;此外,橋水聯席首席投資官鮑勃?普林斯亦也深入探討如何駕馭當前復雜的投資環境。 經歷了IPO市場最萎靡的2023年,各界也密切關注2024年市場會否有所好轉,這些話題成為“環球視野—資本市場前景”環節的討論焦點,圓桌嘉賓包括: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、印尼證券交易所總裁伊曼?拉赫曼、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環球投資銀行業務聯席主管金仕浦、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。來自交易所、承銷商、證券商經紀和主要投資者將探討資本市場最新合作帶來的機遇,以及香港在區域合作中作為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者的角色。
閱讀:(2427)
:11